“只租不售”,上海張江為留年輕人才又放大招!| 他山之石
2017-05-31 13:00:005489
上海在高房價壓力下,如何吸引留住年輕人才?
本月初,上海最新公布的《張江科學城建設規劃》(征求意見稿)中,有關國際社區、人才公寓等多樣化住宅選擇的條款備受關注,擬通過增加居住用地、新增住宅全部用作租賃住宅,以及提高研發、工業用地人才公寓、宿舍配套比例等,滿足科學城就業人口居住需求?;蛟S對杭州也具有借鑒意義。
來源/你好張江 作者/巴布斯
本月初,最新公布的《張江科學城建設規劃》(征求意見稿)中,有關國際社區、人才公寓等多樣化住宅選擇的條款備受關注,擬通過增加居住用地、新增住宅全部用作租賃住宅,以及提高研發、工業用地人才公寓、宿舍配套比例等,滿足科學城就業人口居住需求。
新增住宅“只租不售”,被認為是張江對產城融合的又一重要探索,而備受社會關注。如此大范圍內,規定增加的居住用地、新增住宅全部用作租賃住宅,這在上海尚屬首次。
在張江,聚集著許多的創業和高科技人才,然而居高不下的上海房價成為留住人才面臨的巨大問題。最新規劃明確提出完善生活服務,提供科學城范圍國際社區、人才公寓等多樣化住宅選擇。
張江這次的舉措會對人才的引進產生積極的幫助。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士林認為,張江科學城擬通過租賃解決居住功能的舉措符合當前中央對房地產定位的大背景,同時和張江科學城的自身特點是匹配的。
就張江科學城本身而言,這無疑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劉士林認為,作為一個科學城,從它一開始設立,本身就意味著是城市最有活力和創造力的空間,這在直接吸引大批年輕創業人才和創業。從一開始就立下“不買賣”的規矩,不給炒房者任何空間和念頭,是真正的“從源頭”治理,也是和舊城市化徹底劃清界限的“壯士斷腕”。否則,想來的人進不來,想留下的人留不住,談何建設?
同時,考慮到張江科學城本身的定位,其居民必然是以年輕創業人口為主。一般說來,大多數創業者資金不足,即使有錢也應該用在創業而不是購房上。再加上這些人口本身又是社會上最有活力的,也不應該讓他們過早的成為“房奴”。此外,這些有活力的創業者本身的流動性也比較高,所以租賃住房模式無疑也更適合他們的生活和事業的需求。
一直以來,“人才公寓”是極富張江特色的案例。在全國走在前列,被奉為樣本,被各地借鑒學習。
張江第一代人才公寓是“創業公寓”。據新聞晨報報道,創業人才公寓始建于2000年初,為解決當時引進人才的住房問題開創了先例。
張江人才公寓
\ 張江人才公寓1.0 \
當時創業公寓30000平方米,總套數476套,最小房間面積20多平方米,其他還有二室一廳、三室一廳,滿足不同層次的人才需求。
\ 張江人才公寓 2.0 \
第二代人才公寓是被稱為2.0版的“高科苑人才公寓”,是針對進區企業白領開發的酒店式管理的人才公寓,也是園區招商引資、聚集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寓共有十六幢小高層組成,可接納約一千戶租戶入住,共可提供約400多個車位,1萬多平方米商業配套。有五六種房型,推出市場不到一年就達到95%出租率。
\ 張江人才公寓3.0 \
而以“天之驕子”為代表的張江第三代人才公寓不僅要配套完善,全裝修房,空調、熱水器、油煙機等家電一應俱全,實現“拎包入住在上海安家”。公寓還與創意活動結合,更好的為青年人服務。
在“張江聚才計劃”中,降低人才居住和創業成本,強大的租金優勢使“張江人才公寓”備受各界關注。相關負責人表示,人才公寓的收益率并不高,但因為有了人才公寓,有了這樣的功能,才有人熱愛這個區域,才有更多的人投身到創業開發中來。
“ 要讓人才有歸屬感,愿意留在張江”是張江高科技園區的人才公寓的愿景。
目前,上海正在建設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張江作為“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承載區,人才是其中的第一資源。如今,在張江園區的核心區域,已經有9個人才公寓項目,滿足部分科學家、科研人員、高級人才的居住需求。
一組數字可以勾勒張江板塊對于人才公寓市場的價值。
園區累計注冊企業18000余家,從業人員近36萬余人。其中包括國家千人計劃專家116人,上海千人計劃110人,以及浦東百人計劃專家32人(數據截至2016年)。
聚集人才創造的巨大價值也給張江帶來了巨大的收獲:
◆ 2016年,張江核心園實現經營總收入6650億元,近五年復合增長10%
◆ 實現工業總產值2719億元,近五年復合增長12%
◆ 完成稅收收入321億元(占浦東8.9%),近五年復合增長10%
◆ 近5年累計吸引合同外資約80億美元,累計吸引內資超過900億元,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過1100億元
秉承著“需者有其屋”的原則,未來張江將通過放大人才公寓供應量、開展海外人才“五證聯辦”試點等一系列手段解決人才居住問題,進一步集聚海內外高層次人才。
Top